殲10女飛行員:表演中戰機最小間隔僅3米
http://big5.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4-11/15/c_127212772.htm
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四朵金花”英氣逼人
珠海航展開幕式上亮相的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首次有了女飛行員的身影!女飛行員陶佳莉、余旭駕駛殲-10戰機與男飛行員編隊進行了精彩的編隊表 演,在隨後的5場表演中女飛行員盛懿緋、何曉莉也駕機表演。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藍天四姐妹”以炫麗的“空中芭蕾”領舞珠海航展。
在珠海航展上美麗綻放的背後,是她們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嚴格訓練和付出。訓練之嚴格,難度之巨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動作難度大 飛機間隔僅3米,突然四散
據記者了解,這批殲擊機女飛行員是2005年9月經過嚴格的選拔考核,從20余萬名應屆女高中畢業生中脫穎而出的。今年初這四名女飛行員來到八一飛行 表演隊。針對此次航展,她們從10月份,就開始進行了針對性訓練,創新了一批飛行動作,飛行強度、工作節奏也均相應有所增加。
陶佳莉是四川成都人,二級飛行員,空軍上尉軍銜,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二大隊一中隊中隊長。在飛行表演隊中,她主飛2號機位。陶佳莉説“女隊員 主要承擔編隊表演任務,難度最大的動作是‘水平開花’。編隊飛機之間的最小間隔只有3米,突然四散分開,稍有不慎,就可能相撞。”
主飛3號機的何曉莉,今年28歲,同樣是二級飛行員,空軍上尉軍銜,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二大隊二中隊中隊長。她説,在這次表演新加動作中,六 級筋鬥的難度是最大的!編隊飛行中,每一架飛機都需要根據前後機位做調整。她舉了個例子,若1號機調整一次,3號機則需調整兩次,後面的飛機再相應增加到四次,而正是修正量調整的不穩定性,增加了這個動作的難度。
由于是第一次參加國際航展,姑娘們難掩欣喜。她們説,中國航展與一般的飛行表演不一樣,這次更多是展示飛行實力的舞臺。
承受負荷大 飛行員身上壓力7倍于體重
航展開幕當日駕機表演的女飛行員余旭主飛4號機位,她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一大隊一中隊中隊長,二級飛行員,空軍上尉軍銜。
余旭是個典型四川姑娘,體型瘦小,她的體型在4名女飛行員中最瘦小的。當飛行高難動作時,她需承受比別人更大的負荷。
空中過載是飛行員在高空高難度飛行時,必須要克服的挑戰之一。飛機在作轉彎,拉升,俯衝,倒飛等機動動作時會受到發動機推力,空氣阻力,升力和重力的 綜合作用。在專業抗載荷訓練中,飛行員的達標標準是7個G,這就相當于七倍的體重加在人身上。一旦過載量超過可承受范圍,便會出現“灰視”甚至“黑視”的 現象。
但在日常訓練過程中,男女飛行員的訓練科目和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即使在空中過載過量,身材瘦小的余旭必須克服。
女飛行員盛懿緋介紹説,一般她會採用短促的呼吸,使肌肉緊張,降低血管壓縮能力,當腦袋回流血液的速度減慢時,就不容易出現“灰視”或者“黑視”。
盛懿緋認為除了空中過載之外,飛行過程中的另一大危險是出現錯覺,即在復雜的氣象環境下,雲層後,能見度低,人極易出現錯覺。(王普 朱義)